唐洲雁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唐洲雁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九游会俱乐部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03-0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历史和现实证明,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由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遵循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把握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才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和进步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将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把握不同阶段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接力探索,历尽艰难曲折,最终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内状况和西方敌对国家的封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过渡时期就开始着力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之路。同时,毛泽东同志接连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理论上精辟分析了我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带有全局性的“十大关系”和“十二个矛盾”,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此基础上,党中央逐步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是当时我们党对中国发展问题的基本判断,虽然在实践中由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出现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等问题,致使发展几度出现曲折,但是这一时期的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发展为鲜明主题的邓小平理论。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同志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认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还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要全面持续发展,把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作出深刻思考,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和内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推动什么样的发展、如何推动发展的深刻总结和反思。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变化和规律,提出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论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总体思路,明确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领域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指出,“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顶层设计上规划了我国未来发展的主题主线,指明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
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追求现代化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发展规律的过程。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新发展理念,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走好这条道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契合性
大国伟业,举世瞩目。中国将以怎样的发展道路实现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大给出了坚定的回答——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阐释和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二者在理念、内涵和目标上都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它们互为表征,共同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首先,二者在理念上高度契合。这个理念,就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揭示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新时代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通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得以不断推进和拓展。
其次,二者在内涵上完全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谈高质量发展,不谈新发展理念不行”。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来看,每一个方面的特征都蕴含着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更好满足超大规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并以高质量发展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富足的同时,逐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才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才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超越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所走的现代化老路,积极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才能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彼此契合,有着深刻的互构逻辑。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是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再次,二者在目标上完全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就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里的目标与路径是完全契合的,无论是谋求高质量发展还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都是致力于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落实到现代化建设中来,落实到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研判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统一,进一步明确了二者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总而言之,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是彼此融通、相互成就的两个方面,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由来、内涵特性,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物质生产力水平,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的有机结合,推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实力的不断跃升,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为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全面的支撑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直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硬骨头”,以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物质和精神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新需要,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现代化是各国发展谋求的目标,是挑战和希望并存的征途。迄今为止,全球一百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绝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各种复杂原因而受挫。在新时代,我们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必须从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牢牢把握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迈进。
(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